2)第三百九十四章 变化中的渭州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几年,早就对羊肉汤赞不绝口,认为“秦烹唯羊羹”。

  苏油的改良,仅仅是酵母烙饼,胡椒粉,作为小菜的糖蒜。

  后世老三样。

  拉面要用到刚刚说过那种蓬草烧成的灰,用处多了,除了食用,还用来洗衣服,洗头。

  现在烧蓬灰已不再是为了自己家用了,而是一种赚钱的营生。四周村民留足自己用的,还把蓬灰送到工作队,换成蜀钞。

  蓬灰拉到华亭,重新加工提炼成白色粉末。

  它是好东西,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很方便就能让它变成硝酸钾。

  拉面的主要诀窍还不在拉面,而是与羊羹不一样的牛肉汤。

  这东西起源于唐代,苏油托蔡确寻访了许久,方才找到正宗羊羹和牛肉汤面的传人。

  苏油的借口很充分,如今渭州百业待兴,我们要和西夏人抢时间,因此要发展快餐。

  教育是百年大计,学子们的伙食要抓好,当年仁宗亲自赞赏过太学馒头,那我们就来州学拉面!州学泡馍!州学大包子!

  每每看到张载笑呵呵地请来访的官员和学者吃拉面,苏油就忍不住想起龙昌期,那个调皮贪嘴的倔老头。

  不过人家张横渠是真的谦虚,虽说是阿囤元贞的老师,但是也在和元贞学数学。

  《易》,是张横渠的弱项,当年文彦博在京师设虎皮座请张载讲学,《宋史》就有记载:

  “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

  蜀学的思路让张载叹为观止,穷究物理,反证天道,从简易处入手,推演堆砌,逐渐推高,而每一步都证到实处,坚不可易。

  对于无法解释的事情,蜀学认为都值得研究,但是没有证明无法复制,没有提炼出理论之前,都认为是尚未明理。

  需要细究。而不是随口臆断。可以猜测,但是必须说明那是猜测。

  张载认为,这是蜀学与别派最大的不同,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比如自己的一元二炁论,就显得虚无;而蜀学的元素周期论,就有无数的证明。

  关键是,这些证明,后来都变成了致用之学,发展出来的技术和产品,都非常得用。

  儒家讲究修齐治平,但是怎么修,怎么从修到齐,怎么齐,怎么从齐到治,这一步一步怎么走,大家就知道“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八个字。

  更具体的,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张载觉得,蜀学虽然不尚义理,不唱高调,但是在“如何做”这上头,算是诸派当中头一份的扎实。

  好东西,就要学,于是晚间的时候,张载常常捧着解不开的数学题过来,让苏油讲解。

  苏油自然是耐心解说,政治家的本质,就是影响大多数的人,让人接受自己的思路,一起向自己的政治方向努力。

  关学,完全可以成为蜀学的政治盟友。

  李复和阿囤元贞,如今可以说是掉了个个,一个成了蜀学弟子,一个成了关学弟子。

  大多数普通人,却没有忧国忧民,拯时济世之心,他们只想吃饱,睡好,开心。

  比如休沐的军士和做生意的商人,吃饱喝足后,城中能供开心的可去之处也不少。

  方知味的旁边,就是一处茶馆,仨老头早中晚,用还熟练的汴京官话说书。

  上午是《五代》,下午是《三国》。

  孝子忠臣,贤君良将,这个东西叫平话。

  到了晚上,休沐的军士们都被逼着回营了,说得书就换成了杂记,也叫浑话。

  其中不少偷情野合神仙打架的荤故事,明明是一个老头在上边说,一样听得下边那些老少爷们们脸红脖子粗。

  这也是本事儿,听闻小苏探花将之称为码头艺术——这可是汴京码头上最正宗的口书手艺。

  还都是有正经传承的,《五代》的尹常卖,《三国》的霍四究,讲浑话的孙十五,都是家传的渊源。

  渭州城,诗词歌赋咿咿呀呀的唱曲儿是没市场的,如今可就这样的艺术形式才受欢迎。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