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线路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班室,白日里参加礼仪训教,常常还要被赵顼点名,陪着去太乐局看音乐、二舞的排练,去太常寺欣赏新制的礼器,检查鸾仪五辂的修复整情况,总之忙得不行。

  到了晚间,苏油还要浏览蔡京,晁补之留下的当日工作简报,做出批示,部署漕粮,加工,车辆,军器,火器,被服,马匹等一系列的工作。

  还有就是电报,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停顿,天师府张道人发现了金合欢胶对金属极好的附着性,用它作为导线绝缘材料,然后沈括用生丝,弹簧钢丝和地丁橡胶作为电缆包裹层,制造出了性能非常可靠的电缆。

  元丰三年十一月朔,沈括将之铺设到洛河河底,变成水底电缆,解决了电缆跨河的问题。

  苏油立即指示,将电报线从兴洛仓延伸到洛阳,建立西京电报局。

  同时要求明年六月之前,将电报架设到古渭,宁夏,延安,麟州。而黄河下游,则要从濮阳架设设到大名府,胶州,陈留。

  元丰四年,电报线将向西南和东南延伸,分别架设到成都和杭州。

  如今炸药主要是硝化棉,硝酸铵,以及硝酸铵配比的黄炸药,产地主要在上海务,这些东西需要运送到前线,也必须依托漕运。

  而且因为长途运输炸药实在是太过危险,苏油指示嵩阳兵工厂另外开辟一处山谷,成立专门的炸药工厂,两浙路转运原材料,到了炸药工厂在进行化工合成,之后送往华阴配发给部队。

  好在赵顼为了这场战争准备了很久,加上苏油这个活财神的调剂,这么大的战争准备工作,隐藏在大宋年底各路货品交换的高峰时节里,竟然将中书和三司都欺瞒了过去。

  苏油给赵顼的方案,就是前期尽量通过商业手段完成前线物资调配储备,而不走政府征发调拨的路子。

  尽量只亏皇帝一个,还有苏油自己留在陕西的那部分财产,最好的结果,就是一直隐瞒到战争爆发那一刻才被夏人发现。

  这一天赵顼正在陪伴苏油检查新制钟磬,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军人匆匆来到太乐局,对赵顼禀告:“陛下,西夏使节大有问题。”

  和苏油对视一眼,赵顼转头问那位来人:“君正,夏使有什么问题?”

  匆匆赶来的少年叫高公纪,乃高士林的儿子,在苏油和赵顼跟前是晚辈。

  经苏油举荐,和大哥高公绘一起负责整顿京周义勇有功,被赵顼升做了永州刺史。

  不过因为高士林在商州保障西军后勤,赵顼就没有放这两个晚辈外任,而是继续负责京周义勇治安。

  大朝会之期,赵顼又给了两人引伴的差遣,作为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人员。

  一个负责辽人使馆都亭驿,一个负责西夏使馆教亭西驿,监视的意思非常明显。

  就听高公纪说道:“之前接到陕西路转运司奏报,西夏将派遣李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