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意思很明显,中书里边算靠谱的就一个蔡确,王禹玉是文字之臣,搞点文字工作还可以,至于治河这样危急的实务,陛下你好好掂量该用谁不该用谁吧。

  军机处里雅雀无声,王珪感觉自己脸在火辣辣的疼。

  苏油轻咳了一声:“这是军机处的制度,刚刚吕公问的那些,都在这档案袋的封面上贴着呢。”

  赵顼将档案袋结果,果然,上边贴着标签,还用铅笔写着纲要。

  将档案袋放到桌上:“相公稍安勿躁,事情现在如何尚未知晓,第四次洪峰过开封,吕公著将府城戒严,请太后移宫开宝寺,为天下臣民祈福,这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朕在深宫,也知道此次河情的危急程度。”

  “改官制,是我朝的大事,苏颂和毕仲衍那里奏报,唐六典即将修订完毕,大部已经在付版了,加上毕仲衍的《会要》三十卷,合理的,中书能采用的,也要采用,此事轻忽不得。”

  “王相公担忧国事,也是拳拳爱民之心。这段时间里,除了军机处这边辛苦,相公那边,也很辛苦。”

  “河情这边的具体细节,怕是精力有限顾不过来,还是先回六朝会要编修局,主持朝政和官制的大事要紧。”

  “关于河情这些劳力的细务,中书那边,相公掌总就行,具体的,还是让蔡确,章惇他们体健年轻的来吧。”

  王珪心中对赵顼简直感激涕零,这个台阶要是还不下,那就真的要给僵死了:“臣领旨。”

  送走了王珪,赵顼看着地图不由得一阵烦闷:“登极这么些年,有几个好年成?难道真是朕寡德昏庸?”

  吓得众臣赶紧躬身施礼,苏油说道:“陛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赵顼挥挥手:“这些安慰话我听够了!”

  苏油说道:“陛下,那臣换一个说法,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华夏农耕,一丰,两平,两欠,乃是规律。”

  “陛下自登极至今,丰年我们不去说它,平年现在我们能让它接近丰年,欠年我们能让它接近平年,这就是千古以来未有过的大成就。”

  “这是因为连年灾祸,大宋从上到下殚精竭智,尽心竭力,才换来的成果。”

  “而从历史阶段性来说,一段时间的灾祸密集之后,也必会有一段时间的连年丰登,最终将丰欠的年岁,重新拉回到平均数上来。”

  “这就是《易》经所谓的剥极而复,否极泰来。我们不但要知道天命可畏,同样要知道天行有常。”

  “我们当然不能以此为借口而懈怠。在艰难的日子里,我们当然要活得更加努力。但是臣坚信,熬过这最艰难的时光,大宋的好日子,就会到来。”

  “今年除了河北之外,陕西、蜀中、荆湖、两浙、南海,尽皆大熟。大宋努力到现在,已经具备了均平饥年的能力。”

  “如果此次陈昭明计划失败,臣自当引咎贬谪,但是,臣不希望陛下因此而失去信心。不要像汉武帝那样耽误二十年,以致于赤地三千里。”

  “如果上苍对我们的努力还不满意,那么,我们就用更加倍的努力来让它满意!”

  “今年的工期太紧张,曹村诸埽七十年一遇的抗洪级别都顶不住的话,明年,我们便将之增高到能抗百年一遇!”

  “河,我们必须治理好;河北,我们必须还百姓以安宁!这是朝廷欠他们的!”

  阳光从大厅外照了进来,斜射到厅中的大地图上,一个个地名,一条条山脉,一道道河流,变得异常清晰。

  赵顼的眼神,随着阳光,也变得渐渐的坚定。

  是啊,黄河,还是那条黄河;可大宋,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大宋!

  “报——河情急报——曹村诸埽未决,宣房封堵在即,郓州无恙,洪峰已至大名府——濮阳守住了!守住了!!!”晁补之在门口抛下自行车,以大三元绝不应该有的身姿,一溜烟跑了进来。

  “守住了!”军机处内一片欢腾,所有人都兴奋莫名。

  要不是有赵顼在这里,那一帮子理工学院娃子们的花样,绝对会将外厅闹得一塌糊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