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六五 一六三三年的春天_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那些习惯了粗放式种植的明朝农民很不适应,有些急躁的甚至同技术员们争执起来,但对方在前来之时显然也得到过嘱咐,对于那些不愿接受指导的也不强求,在留下种子之后便告辞离去。

  ——在这一季庄稼收获之后,那些拒绝接受指导的农户都被自家老婆老娘之类骂了个贼死。原因很简单:采用了短毛种植方法的农田和他们传统习惯的收成相差极大,有些甚至相差一倍之多。这让那些不肯学习种植技术的农户们个个后悔不迭,打那以后再也不敢违逆“技术员”们的教导了。

  不过即使少了一半,他们的收成依旧比起原先在大陆上时要多得多,按大明的习惯性划分:每亩收成一石左右的为下等田,五石左右为中等田,能达到十石的则为上等田——这个只有在江南湖广等水源充沛的地方,还要是最好的水浇地,精心伺弄才能做到。

  但在短毛这边,第一年开出来的半熟地,即使没怎么照顾的,随随便便都是在十多石以上,那些按照短毛要求种植的土地,有些竟然超过了二十石大关——这还仅仅是一季啊海南这边稻谷成熟快,每年至少可以种两季,若是勤快点多上些水肥,估计三季都行。

  那些庄稼汉子很快便发现了如此高产的奥秘之所在——短毛所给的种子非常厉害,简直就是跟传说中神仙造物一般。很多人自然想把收获物中颗粒最饱满的稻谷留下来作种,以求年年能获得这样好的收获。

  可短毛的技术员却告诉他们这么干没用,那些种子必须是用短毛老爷们亲自培育出来的才行,自家田里种出来的最多用一次就不行了。有人信有人不信,反正种了一两季以后自然见到分晓——即使精心挑选的最饱满颗粒,只要不是短毛技术员给的粮种,种下去出苗就稀稀拉拉的,白白耽搁了那些心存侥幸者一季农时。

  直到好几年以后他们才渐渐理解“杂交稻种会退化”这个概念,同时也明白过来为啥这么好的庄稼长在路边,却从不见有人来偷种子了——若是在大陆上估计早被周围农民同行偷光光了。他们还没处抱怨去——人家技术员提醒过一两次,对于不肯听的人也不强求,无非这一季没收成或者收成少些罢了。短毛老爷们对少收点粮食毫不在乎,反而认为可以养养土地,保证下一季更高产。

  饿是肯定饿不死的——没口粮了可以再从短毛那里借。反正他们最初吃的口粮,住的房子,下的种子等等都是靠短毛借款支撑。账本上再多写一笔也没什么。

  所有在这里安家的山东移民开局时每家每户都欠了短毛官府一笔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债务。他们本来以为即使这边官府说好不收利息,要还清这笔欠款少说也要十年,但不久之后便发现只要你老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