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章 烧起来烧起来_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等投料试制了。

  高振东的说法是先仿制后自研,其实他是想一步到位,在试制过程中直接就把仿制K型(镍铬-镍硅)和自研的N型(镍铬硅-镍硅)热电偶电极都做出来。

  别看就差一个字,就这一个字,就解决了镍铬-镍硅热电偶在300°C-500°C和800°C左右这两个温度区段的热电动势不稳定的问题。

  当然,这一个字的区别要实现,也不是那么容易,否则也不会到70年代N型热电偶才正式出现了。

  明明知道答案还拖拖拉拉,这不是高振东的风格,这和那些没有来路而不方便使用的日用品不同,原创的新东西,不需要解释来路,不需要解释理由,做出来了就是硬道理。

  K型和N型的电极材料配比,高振东正负极均各准备了三种,一共十二种,试验的时候,各种配比的正负极还要进行交叉配对试验,以确定最优配对。

  其中,K型有一种正极(KP)的镍铬比为90:10,有一种负极(KN)的镍硅比为97:3,这对正负极材料,就是K型的正确答案。

  同样,N型有一种正极(NP)的镍铬硅比为84.4:14.2:1.4,有一种负极(NN)的镍硅比为95.5:4.4,还有0.1是微量元素镁,这对正负极材料,就是N型的正确答案。

  至于没有准备更多迷惑选项,原因倒也简单。

  一是因为不需要,有些时候,有些东西是可以用天才来解释掩盖的,虽然这东西是抄后来人的,可是为大众利益而抄书这事儿,那能叫抄嘛。

  二来高振东要节约时间,他要在最短的合理时间里拿到技术话语权,否则后面再抽着好东西,别人也不会让他做,那就可惜了。同时,还有热电偶高温保护管材料,以及为了另外一个事情准备的东西,也在这一次一起解决了。

  镍基合金的制造方法常见的有电弧熔炼法、真空熔炼法、粉末冶金法、熔融盐电解法等几种,高振东考虑现有条件,最终选用的是第三种的进一步改良,真空粉末冶金法。

  具体来说,主要就是以下几步。

  首先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粉末,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随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材料粉末放入热压机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热压成坯。

  然后将合金原料坯放入真空感应炉中,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烧结,使合金原料坯中的原料发生固态扩散反应,生成相应的合金组织。

  最后将烧结后的坯料进行模压、热轧、拉伸等加工工艺,制成所需尺寸和形状的镍基合金制品。

  当然,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上淬火、退火、回火调质等热处理工艺,以使得产品易于加工或者耐磨抗造。

  从时间调度上,高振东是安排的是出一组正负极就开始组装进行验证试验,验证试验完成的正负极组,就加入对比试验。

  这样的话,验证试验不用等待正负极的全部配比方案烧制完成,即可开展试验。

  同时,对比试验可以在前两组正负极组的验证试验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展了,整个对比试验进度不会落后验证试验太多,非常节约时间。

  虽然这种安排只是日后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应用,可是还是让项目组的人大为佩服,连称高组长头脑清晰,事情安排井井有条。

  实际上,这种工作组织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还没有人对此有系统性的认识和应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开始致力于数学的应用和普及工作,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对“统筹法”和“优选法”这两种方法做了精心研究,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并大力加以推广普及后,人们才意识和掌握了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拿到制备方法、配比清单和工作计划后,项目组的人就一头扎进了电极制备和试验的工作之中。

  电极,烧起来!

  因为中间插了一点风格有变的彩蛋,所以今天的两章就一起发了,以免各位看了那个不习惯缓不回来,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