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6章 像赤剑73,但不全像_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供较大的升力,弹翼我们就做小一点,而且可以折叠,这样体积尽可能小,最大程度的提升便携性能。”

  高振东画出来的弹翼,甚至比原来的赤剑-73还要小,原来赤剑-73的弹翼是基于它基本型120m/s的飞行速度的,不过他们搞的这个单兵弹速度快得多,也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弹翼了。

  不过这个飞行速度能否实现,取决于制导系统,赤剑-73之所以基本型飞行速度并不高,不是飞不快,而是人工控制飞快了反应不过来。

  这个人工控制和后来的电视制导等方式的“人在回路”不同,虽然看起来都是人在起作用,但实际上,前者全靠人,后者主要靠自动控制手段,人是起精确判读和修正作用的。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表示赞同,没有毛病能挑。

  “至于火箭发动机,我准备采用双推力发动机。”

  这个就是高振东准备玩儿的花活了,和赤剑-73不同,这个弹他准备上双推力。

  要注意的是这个双推力发动机和双脉冲发动机是不一样的。对,就是那个花旗佬在PPT上吹牛笔,但是却被我们先实现,导致他们的主力中程空空弹射程比我们少了一大截的双脉冲火箭发动机。

  简单说就是,双推力发动机有两种推力,但是点火装置只有一套,一旦点火,双推力会先后发挥出来,第二种推力的点火时间是不可控的,第一种推力烧完,第二种就接上了。

  而双脉冲不一样,它的每一段燃料,都是有独立点火系统的,这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才启动第二段燃料,尽量保持导弹在射程末端的动力学性能。

  说回到这个弹,双推力发动机能听字面意思理解,但是大家对于双推力发动机用在这里的必要性并没有了解。

  骆工一边想,一边问高振东:“高主任,这个双推力发动机放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几千米射程的弹,对于速度什么的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有必要在这里增加复杂性么?”

  如果没有好处,而是纯纯的炫技,那在他看来就毫无必要了。

  使用方代表觉得这是个高级东西,但是高级归高级,拿来有什么用?他们也顺着骆工的话,看向高振东。

  高振东解释道:“用这个,主要是为了软发射。”

  这句话大家就听不懂了,发射还能软?

  “软发射?这个我就真孤陋寡闻了,高主任赐教。”骆工说这个话没有嘲讽的意思,而是他真的不懂。

  不过既然高主任说得有鼻子有眼的,那想来是有考虑的,不是信口开河,所以他干脆直接问。

  别说他了,这个年头就算在国外,对于软发射也是没有概念的。

  高振东指了指办公室:“这个是考虑打巷战用的,打巷战有大量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空间,在这种空间里直接发射导弹,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一不小心就可能对射手造成伤害。”

  考虑到这个弹规划有射控分离,高振东又补充道:“而且和野战或者阵地战不同,巷战的时候,发射和控制分离,分别处于不同的空间是有一定难度的。”

  高振东前世在网上看到中东和非洲打仗,前面打RPG的人不注意尾焰方向,一把火把自己人喷飞出去几米远是常事,印象非常深刻,这可是要死人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