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0章 我能设计,但你们不会造(4k)_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还有几位不认识的人,应该是半导体生产厂的。

  高振东侃侃而谈:“各位领导,在我的规划和想法里,下一代计算机的工作频率是现在DJS-59的十倍左右,字长扩充到16位,而且体积维持不变或进一步缩小。现在DJS-59位的速度和字长,我很不满意,用起来不够好。”

  ——《计算机技术发展规划及建议》

  没记错的话,按照国内半导体发展史,这个时候国内是在搞硅单晶的拉制的,应该是在60年中成功的。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核心数学原理很早就出现了,也有一些应用,但是直到2010年之后才大面积抬头,到2020年之后才火爆全网,不是没有原因的。

  “振东同志,不都是晶体管么,能造出DJS-59,为什么就很难造出你的下一代计算机。”

  比如,前面提取出来的线扫红外热像仪所用的碲汞镉材料晶体。

  听见这个数字,大家都有点沉默了,这个数量的晶体管,那价格想来也不得了。

  “这台计算机的晶体管数量,不算存储部分,只计算主机本体,我估计其晶体管数量会高达3~4万只,再加上性能提升、字长翻倍,那晶体管存储器也必须相应增加,那总体的晶体管数量增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单晶炉结构设计》

  高振东一边想,一边写,他不准备一下子拿出一个大而全的规划建议来,很多技术,是要等技术条件发展到那一步才会产生和应用的。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看了看自己的抽奖累积次数,果然,到了六次。

  最终,高振东只留下了几条和装备制造、普及推广等息息相关的内容。

  而且,这样生产出来的材料,一致性非常好,这不废话,单晶的一致性能不好么。

  高振东想着写着,时间很快到了下午。

  别的不说,晶体直径就不是一个层面的。

  看看纸上,实际上留下的也没多少条,很多都是写上去发现不合适就给划掉的。

  惊的是高振东的性能提升计划居然如此激进,这个跨度高得有点可怕。

  对应的,在这个时候想要搞人工智能,无疑是有点想多了。

  国产第一片集成电路,原本是在1965年才制造出来的。

  这其实也是找领导汇报工作寻求支援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诉苦说困难是应该的,但是别自己一个解决方案都不拿出来,空口要支持,说问题的同时带几个解决方案,那要到支持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一听到这个往天上打卫星似的提升跨度,防工委和十二机部、运算所的人都是又喜又惊。

  “现在半导体技术刚刚起步不久,正是我们和国外的差距最小的时候,只要投入一定资源,就能让我们至少紧跟国外的脚步,不落后于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