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2【电影开拍】_台湾娱乐197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期台湾电影虽然专攻现实题材,但文艺味却无法消除。

  (像《养鸭人家》这种奇葩除外,不过那也是在60年代,虽然政.治压抑,但至少台湾还没有被国际彻底抛弃。)

  难道要我改变风格?王梓钧一想到那种琼瑶式的无病呻吟就打寒颤。

  李行听了王梓钧说的话,考虑了半天才说:“我很欣赏你的表演方法,但现在你却要改一改。不用改太多,语气神态稍微夸张一点点。不然与他们演对手戏时,你的表演方式会破坏整体的画面感。而且琼瑶戏,有许多地方必须要借用舞台剧的表演方式才能演出味道。”

  “我试试吧。”王梓钧硬着头皮答应。

  接下来王梓钧连续出了几次差错,终于找到了平衡点,就是他当初刚刚拍电视剧那种演法,不过事后他在电影院里看自己的表演时,却掉了一地的鸡皮疙瘩。

  拍了一上午,吃饭的时候王梓钧开始去接触剧组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大多是李行的熟人或者他电影工作室的员工。

  王梓钧找上赖成英、陈坤厚两人聊起了摄影,他看了下剧组的两台摄影机,诧异地问:“为什么整个剧组两个机位?而且我看经常是一台摄影机在工作,多机位拍出来的效果不是更好。”

  赖成英笑着解释道:“胶卷是要钱的,一台摄影机能拍出来的效果为什么要用两台?两台摄影机基本上就能处理所有的拍摄问题了。”

  王梓钧顿时无语,陈厚坤说得确实有道理,现在又不是拍大片。而且在保重基本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也无可厚非。

  但这样的电影,剪辑出来后画面看起来会十分呆板。当然,是否呆板是对于王梓钧来说的,而现在的观众则不会去挑剔这个。

  陈坤厚倒是对王梓钧所说的很感兴趣,但他今年才升任摄影师,没有什么说话的分量。心里却想着什么时候有空,和王梓钧再深入聊一聊。

  王梓钧避开机位的话题不谈,只和两人聊起拍摄手法。非常专业和深入的东西王梓钧不敢讲,也怕自己讲不好,而且担心会引起对方的怀疑。

  但就是一些在后世看来十分常见的摄影小窍门,却引起了眼前两位摄影师的兴趣,赖成英高兴地说:“可以试试,只是你说的一些手法需要辅助设备,回去之后我和厚坤再研究研究。”

  “梓钧,你怎么会想到这些?你以前摆弄过摄影机吗?”赖成英奇怪道。

  “没有没有,异想天开而已。”王梓钧连说。

  山顶别墅上没有饭馆,剧组的用餐都是琼瑶临时请到家里的厨师所做,比一般的工作餐要好得多。

  大家正吃得高兴,琼瑶从公司抽空回来,笑着问李行:“上午的戏还顺利吧?”

  李行对王梓钧的演技赞不绝口,说道:“我觉得他可以专职做演员,比唱歌有前途。”

  琼瑶想不到王梓钧居然获得李大导演的认可,这里面可有她选角的功劳,笑道:“你可别这样说。咱们整部戏的票房,恐怕还比不上他一张唱片的分红。”

  “那倒是。”李行点头说。他虽然不混歌坛,但左宏元是他的老朋友,自然对王梓钧的唱片销售情况知道得很清楚。

  听说,《精忠报国》在台湾本土的销量已经快到45万张,只“军公教”人员就买了近三十万张,而岛外的统计数据也一点点的返回过来:香港万张、马来西亚6万张、新加坡4万张……这些数据,都还在缓慢增长中。

  销量达到5万张就算白金唱片,王梓钧只发这一张唱片,已经相当于其他歌手忙活好几年的。

  现在台湾所有的歌手都把王梓钧看成一个怪物,要打破他的成绩,不知道得等到何年何月。

  不过王梓钧却清楚,等蒋经国的小康计划慢慢展开,越来越多的下层人会富裕起来,唱片的销量会整体提升不少。毕竟现在还是黑胶唱片时代,没有磁带盗版,没有网络盗版,想听歌就得老老实实地买唱片。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