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 花货宗师_鉴宝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着笔筒又翻看了底部。

  底部有方形印章款,三字小篆:

  陈鸣远!

  这三个字还算比较好认,再加上吴夺知道陈鸣远,所以才能很快认出来。

  陈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清代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巨匠,声名赫赫。

  陈鸣远在紫砂制壶方面技艺精湛,这是个基础,而他名气最大的地方,乃是创新。

  所以他有个外号:花货宗师!

  名字可能会起错,外号绝对不会叫错。

  所谓花货,重点自是说他喜欢创新,开创很多紫砂的新器型。

  在紫砂制壶上,他开创了很多借助自然形态的壶型,比如瓜形壶、梅枝壶、桑蚕壶。

  而在其他形制上,他还用紫砂制造过鼎、爵、觚等古器造型,另外,还有笔筒、水盂这种文房用品,再就是还有动植物类的清供雅玩。

  这件笔筒上,除了浮雕,还有刻字和落款,这也是他的创举。在器物之上,刻铭落款和印章并用,比以前的紫砂壶,多了不少装饰情趣。

  陈鸣远偌大的名气,从清代开始,仿品就绵绵不绝。而真品的价格,在如今的拍卖会上,屡创新高。

  最贵的紫砂壶能拍到千万以上,曾经有一对紫砂鸭子摆件,也估价数百万来上拍。

  “怪不得会用漆器暗藏保护。”吴夺心说,这漆器大概是六十年代后期做的,看来不是出口创汇的东西,而是当时紫砂笔筒的主人,为了保护笔筒免遭劫难而采取的手段。

  类似这种情况,在特殊时期屡见不鲜,比如很多瓷器都被刷了油漆,行里俗称“挂袍”。

  “这件笔筒若是陈鸣远本工的真品,价值可就大了!”吴夺一边想,一边将中指直接贴上了竹节笔筒。

  陈鸣远在紫砂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人物,他最大的功勋,就是将品茗壶艺和文人风雅完美结合,里程碑式地提升了紫砂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从这一点上提出来,也正是古玩的魅力。

  古玩古玩,古是基础,玩是重点,那就是必须要具备赏玩价值,内涵艺术价值。

  古玩和文物的区别也正在于此。文物,重点是记录和反映历史的东西,不一定有艺术价值。

  “果然是陈鸣远亲手制作的东西!”吴夺这次听到的,要比隔着漆器详细得多。

  这好像是占了姚知源一个大便宜······

  吴夺点了一支烟,再想想,又不是那么回事儿。

  根据当时双方说定的,也算是自己八千块买来的。这赚了是好事儿,万一只是普通的紫砂胎呢?而且一般人连紫砂胎都不可能看穿,一件几十年路数的漆器笔筒,能值几个钱?

  古玩一行,拼的是眼力和见识,捡漏是正常的,打眼也是正常的,不存在谁占谁的便宜。

  虽然吴夺靠的不是眼力,而是“听力”。

  吴夺想开了也就不再多想,随后小心地将这个紫砂笔筒用清水冲洗了一番,仔细擦干后欣赏了起来。

  宗师就是宗师,越看越觉得赏心悦目。

  这紫砂竹节笔筒,吴夺真是有点儿舍不得出手了。

  鉴宝无双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